外墻外保溫是建筑節能保溫的重要環節,這種給建筑穿“棉襖”的保溫方式已在我國應用30余年,曾經一度成為建筑保溫的常規做法。外墻外保溫系統包括貼砌類、粘貼類、幕墻類等各種外墻外保溫形式,如今也會應用一些有機外墻保溫材料,效果更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對住房要求標準的提高,現有的外墻保溫技術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
外墻外保溫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國外墻保溫層設計壽命僅為25年,而建筑物的壽命平均為50~70年。有些外墻保溫沒過多少年便開始出現開裂現象,并發生砸壞車輛、砸傷人的意外事故;后期維修費用更大,還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影響城市形象;所用材料的易燃性,脫落的同時容易引起火災。
2018年3月初,合肥蜀山區海亮九璽小區北15棟外墻保溫層出現脫落,多輛轎車被砸車身凹陷,一位住戶經過該棟樓下時不幸被砸中頭部和肩膀。4月初新疆昌吉一小區外保溫脫落,多輛車被砸傷,所幸的是人員未出現傷亡情況。如此一類的事件,近些年出現越來越多,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據初步統計,我國目前高層建筑有61.9萬棟,百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6457棟,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溫材料的有4.2萬棟。同時近10年,全國共發生高層建筑火災3.1萬起,亡474人,直接財產損失15.6億元。常規外保溫的高層建筑,一旦墻體保護層脫落、破損,遇到明火就會迅速蔓延,很容易形成大面積火災,而高層發生火災的消防撲救是全球性的難題。換句話說,外墻保溫材料在保溫的同時成了火災的導火索,而火災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特別巨大……
慘痛的教訓說明,現有的外墻保溫技術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新時代強烈呼喚新的保溫和防火兼顧的技術,即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優勢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是集建筑保溫功能與墻體圍護功能于一體,墻體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溫措施即可滿足現行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實現保溫與墻體同壽命的建筑節能技術。界定一體化技術的概念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建筑墻體保溫應與結構同步施工,同時保溫層外側應有足夠厚度的混凝土或其他無機材料防護層;二是施工后結構保溫墻體無需再做保溫即能滿足現行節能標準要求;三是能夠實現建筑保溫與墻體同壽命。
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體系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優勢。
一、保溫與建筑物整體同壽命。自保溫體系外圍護墻體填充復合自保溫砌塊,梁、柱等熱橋部位采用永久性復合保溫外模板進行現場澆注成型,實現了建筑物保溫與結構整體同壽命的目的。
二、優良的防火性能。復合自保溫砌塊外部為高性能密實混凝土,內部填充無機的泡沫混凝土和阻燃性的聚苯板,防火性能優良,無火災隱患。
三、自重輕、強度高。復合自保溫砌塊以高性能混凝土空心殼體為承重和維護結構,內部復合填充聚苯板和發泡混凝土兩種輕質保溫材料,密度≤600-800kg/m3,抗壓強度可達11.3Mpa,減小建筑物自重,提高了建筑質量。
四、施工工藝簡單,易于推廣應用。砌塊生產、設計、施工、標準規范已成熟,復合自保溫砌塊靠自身即可滿足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無需做輔助保溫處理,施工工藝簡單,易于推廣應用。
五、降低了工程造價。高性能混凝土復合砌塊自保溫體系外墻工程不需要做其他保溫處理,減少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價。
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體系的夾心保溫墻板技術已在2017按便被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建筑業10項新技術之一,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的發展。
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前景可期
在如今的政策推動下,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發展正迎來機遇期,逐漸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亮點。目前,河南、河北、山東等多省份都在積極探索、試點示范和推動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梢灶A見,在政策支持和有遠見的企業市場運作下,建筑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體系前景光明,對于加速實現建筑從穿“棉衣”到“保溫內衣”轉變的目標亦不遠矣。
延伸閱讀
外墻外保溫主材選擇的首位因素保溫材料在建筑節能方面非同小可建筑保溫必備基礎知識外墻外保溫主材選擇的首位因素無機保溫漿料為何屢屢遭禁
|